對於某些食物,我有一定的偏執與習慣,其中包括了兩樣應景食物。
哪兩樣呢?就是,端午節的粽子與冬至的湯圓。
端午節前夕,無論電視或網路都可見到粽子廣告的蹤跡。這家用了多好的料,那家如何美味,不管賣相如何,我都很少被打動。因為對我來說,世上只有媽媽包的粽子最好吃!
也不是沒吃過外面賣的粽子,或是端午節朋友同事們分享的粽子,但怎麼樣就是比不上媽媽做的。媽媽包的粽子沒有什麼名貴內餡,舉凡蛋黃、鮑魚、魚翅、干貝等,全都沒有。基於環保原則,我對鮑魚、魚翅沒有興趣。很多人愛吃的蛋黃,更不是我的菜;況且為了老爸的健康著想,蛋黃也不適宜。所以我們家粽子的內餡再簡單不過,香菇、豆干、竹筍、栗子、花生、豬肉。
其中,花生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喜歡每口粽子飯裡都吃的到花生,哈哈!每回都會請媽媽花生要放多一點。
而且,我喜歡中南部粽子的做法。整串下水煮過,粽葉香全融入米飯裡。
這是偏執,也是主觀。
曾經有一回嘗試了台北頗有名氣的王記肉粽,粽子三角區塊裡全都只是白白的糯米,包的料也超少,我當場很吶悶這樣的粽子有啥好吃。
或許,媽媽包的粽子口味是客製化,全照我們的需求,所以深得我心。但那一份屬於回憶、屬於節慶的團圓氛圍,更是讓媽媽包的粽子變得無可取代吧!
今年媽媽不包肉,做成素粽;並且將竹筍丁且的比較大,口感更好。舅舅說:料怎麼這麼多!這不是一定要的嘛!
端午節除了應景的粽子外,習俗上還要吃長豆與茄子,以及水果的桃子、李子。
長豆與茄子似乎是來自俚語:『食茄吃到會搖 , 吃豆吃到老老。』
老爸出身於農家,就算早已搬到城市多年,頭腦還是始終傳統。所以每逢過年過節,習俗上該做的事,我們家很少漏過。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榕枝,避邪招福;存午時水,加入艾草燒開來洗澡,到現在仍是每年的例行公事。
以前小時候覺得這些習俗很麻煩,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如今想來,就因為這些細細鎖鎖的小事,才讓節慶依舊有味,保留著些許原有的氣氛。
『未食五月節粽,破裘毋甘放。』,端午節一過,就一路都是炙熱的夏天了!
ps. 藉此,祝大家端午節愉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