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了近一個月的豆腐課,快接近尾聲了,先用倒敘法,說說上週末第五堂課的產地拜訪~參觀老師在湖口的工廠。

(至於前面上豆腐課的筆記與分享呢?照慣例,慢慢會出現的,請耐心期待...)

星期六早上匆匆泡好咖啡,抓了冰箱裡的艾立戚風蛋糕,就趕緊開車到集合地點~新光三越。共乘分配的結果,我負責載兩位美女同學(敏真與惠芳)。平常上課時間短促,對同學的認識僅限於"面貌識別",剛好趁同車出遊時間,讓我們哈拉一翻,對彼此有了更多的認識。

這次參訪的行程是:學緯老師豆之味的工廠-->今年將啟用的新工廠-->湖口老街豆之味的店面-->自由活動參觀湖口老街。

先來到豆之味的工廠,說是工廠,請不要想成如高科技一般的"遼闊"佔地,豆之味目前僅有一條"生產線",只佔客家店面又長又深的進深的後半段罷了!

老師做出好吃豆腐的秘技早已在課堂上無私的傳授,而工廠需要量產的部份只是將"手工DIY"的步驟改成自動化,由機器代勞。(在車上我們都很好奇最費力氣的步驟~該怎麼用機器"擰乾"過濾豆渣。)

  

上圖是磨豆機,右邊是主要的石材的磨心。因清洗很耗時,所以我問老師為什麼不用不繡鋼?我記得答案好像是:「不耐磨,而且還是會生鏽。」

不同於我們手工做的方式,先過濾再煮,工廠製作的過程是磨好豆子後,先煮成豆漿,再過濾,這樣豆子的利用率可以更高。

「所以你們在家做時過濾的豆渣,還是很有營養,不要輕易丟掉。」

而煮沸的過程,是採用高溫蒸氣的方式,而不是採用瓦斯爐鍋爐,這樣就不會有燒焦的問題。(<---我也想用這個方法,這樣就不用在煮豆漿時,一直站在爐火邊顧條條。

過程中因皂素作用和大豆蛋白的因素所產生的泡沫,老師沒有使用一般工廠用的消泡劑,還是遵循手工的原則,利用熄火悶熱不斷重覆的步驟,耐心的讓泡沫消去。

(補充:過程中產生的泡沫也是"豆漿",拿掉就太可惜囉,何況是採用有機的黃豆。)

上圖老師手指的地方,就是我們好奇的過濾分離豆漿豆渣的部份,裡面有濾網,藉由機器不停晃動來過濾。

煮好的豆漿,依不同的甜度,隨即動手加入凝固劑,(這部份還是手工,沒有自動化),做成豆腐或豆花;或是利用豆漿製作各種相關延伸產品。

  

前個部份的豆渣,還會利用這台"脫水機",再次充分利用豆渣的殘餘價值,要擠到乾才不浪費。

整個自動化過程,其實是老師不斷試驗的結果。老師起初最先製作時,是採用設備工廠原有的制式機器,但做機器的不見得有實際的經驗,有時是憑想像,當然製作的機器就不符合實際需求,因此現有的機器是學緯老師依著實際經驗,請設備工廠打造。而為了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管子內裡都是拋光處理,這個部份的講究,就讓機器製作成本足足提高兩三成;但如此的堅持,才能讓消費者的我們吃的安心啊!


說明:每天製作完畢後充分的清洗,讓管子內部依舊光滑如新

前陣子轉寄的email裡,有封提到夏天買的紅茶奶茶等飲料,不能在室溫放置過久,不然一旦飲料溫度升高到20度以上,就容易孳生病菌。這轉寄信還是多少有點真實,因為學緯老師說20-40度是細菌最容易孳生的溫度,為了讓製作好的豆腐新鮮無虞,會利用冰純水快速降溫,以避開20-40度的危險區域。

一般傳統市場賣的板豆腐,若是要新鮮好吃,豆腐供應商多半會在半夜兩三點開始製作,隨即送到市場販售,因此若要買最新鮮的豆腐,最好早早就到市場採買,這時拿到手裡的豆腐可能都還是有點溫熱的。但如果攤販是放在室溫販售,在夏天炎熱的天氣,一但過了中午,豆腐就容易壞掉。所以學緯老師說:「不要太晚去買豆腐。如果你要測試豆腐是否有加防腐劑,就可以想辦法去買攤上的最後一塊板豆腐,若當天買來擺著沒壞,那就是多少有加點防腐劑。」學緯老師不小心又透露了豆腐這行業的"秘密"。

正在施工中的新工廠,離現在的工廠不遠,就在轉個彎的巷子裡。

豆腐製作的環境是"水深火熱",因此新工廠在設計時,就考慮到通風問題,挑高的天花板,多開的好幾扇窗,無非希望讓工作的環境更好些。而新工廠也將改善原有的製作動線、地板的防滑防腐性、排水問題,另設置零售櫃檯,好應付上門的散客。或許以後這裡將成為觀光豆腐工廠呢!

待續....(請接第二集

延伸閱讀:合樸市集~好好吃飯之豆腐課從產地到餐桌~新竹縣湖口鄉--豆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gel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