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年初一早上照例要走一趟每年的既定行程,不外乎到以前古厝附近的廟拜拜、到堂哥家走春,下午之後就是自由時間。

回台中過節的朋友在家裡悶著慌,想去高美溼地;雖然初一的天氣沒有非常好,這時去海邊應該是風咻咻叫,但在沒有更好的選項下,我們還是往高美濕地前進。

說來好笑,曾在梧棲工作過一陣子的我,照道理說應該早就拜訪過這個有名的景點,或許是近廟欺神,遲遲到今年大年初一我才第一次來到高美溼地。

高美古早名為高密,因為當時這一地區的海灘深度能將撐船的竹竿整支吞沒下去,而在台語發音上,高與竹竿的竿發音同,密則有淹沒的意思,故稱為高密。而「高美」一名係於日治時期所改的稱呼。

日據時期的高美,日人除了設立學校也開闢高美海水浴場,1967年高美燈塔的建立,為此處增添了地標景觀,使高美海水浴場的遊客熱潮,達到巔峰。這即是高美濕地的前身。1976年台中港正式完工啟用,海水浴場泥沙日漸淤積,遊客稀少,終告關閉。沉寂了許久,歷經15年各單位的努力,這原為海水浴場的高美濕地以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種類繁多的候鳥在此棲息,終於在2005年由台中縣政府規劃為濕地環境保護區,也才再度吸引觀光人潮與人們的重視。

下了國道四號清水端終點,續走台17線往台中港方向,右轉西濱台61線,沒多久就看到高美溼地的標誌。後來才發現我們走的方向跟大多數人相反,多數是從北邊的高美路彎進來,而我因為路況不熟,所以一看到指標便轉彎,於是從南邊的海口南路進入,再沿著指標轉進堤防,一路沿著堤防行駛。

沿著堤防的道路也標示著是自行車道,在海風呼呼的吹襲下,真騎起單車來應該分外有感覺吧!

經過多數人駐足停留的高美海堤、小商店,我並沒有停下來,反而繼續往前開,想要隨意探訪。好在朋友也是隨意的人,任由我亂亂走。

過了很短小的高美橋,即見到堤防上有座涼亭,續往前順著路把車開上堤防,眼見前方路況不明,我才停在堤防上稍寬的空地。

一下車隨即感受到海風的"涼"意。我與朋友走在堤防上(也就是地圖上的番仔寮海堤),向著來時遇見的涼亭方向。

天空灰灰的,完全沒有之前在網路上看到有著光影的顏色。

10隻風扇立在海邊,大部分風扇都努力工作發電,少數一兩隻也在放春節休息著。

我們走下堤防想更靠近溼地,有些地方看起來似乎OK,但一踩下去才發現非常軟。已經夠冷了,若鞋子又濕了豈不雪上加霜,所以我們就乖乖走回堤防上比較保險。


不同顏色的石頭


看起來像牛頭的漂流木

想買別墅嗎?

坐擁高美溼地風景,每天都有落日可看;前院寬廣,並有小河流水;高美濕地就在門前,還可坐小船出海,交通便利。鄰居就是夜總會,可盡情哄趴,絕不會有抱怨。


我們看到路邊一棟的二層樓透天,開始玩起建商的各種廣告詞。未完成的房子看來似乎停工好一陣子了,前面這竹筏怎麼進來的也讓人挺納悶的。

紅白相間即是高美燈塔。前面不知是什麼果樹?

見遠方還有發電風扇,我驅車下堤防往前行,沿著護岸路開,原以為風扇距離不遠,後來才發現還得回到省道、跨過大甲溪才行。因此作罷,打算回頭到人潮聚集的高美海堤。行經的小路邊的休耕田裡開滿了油菜花,真是看花田不遠求,鄉間隨處都是。

時間越晚就感覺越冷,眼看這灰灰的天氣應該不會有什麼漂亮彩霞,我們在最靠近發電風扇的堤防邊停留一下下,隨便照兩張就收工回台中了。

下次應該找個超好天氣時,再來趟高美溼地。 

 

實用資訊:高美濕地暨社區入口網站(有地圖及濕地相關介紹)


(地圖自高美濕地暨社區入口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gelpig 的頭像
    bagelpig

    淋淇貝果豬

    bagel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