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對聖誕節是沒有什麼計劃的,(真的),沒想到無意中卻有個法國小品會辦在聖誕夜,那當然是太好了呀!
這陣子騎士團的品酒會多為新世界酒款,喝多了新世界的飽滿直接,最近開始想試試清瘦纖細的舊世界。於是就在David的部落格上問了何時來喝個他最愛的勃艮地,問的好不如問的巧,就這麼剛好碰上正在計劃中的小品會。聖誕夜喝法國酒,當然是讚的啦!
這次小品的地點選在上次阿根廷餐酒會主廚Gus的本家"Cellist's Kitchen提琴手美食廚房",早已耳聞,如今才第一次造訪,而且還是為了酒(搖頭...)。下一次,我一定會為了被David讚不絕口的義大利麵而來。
店名既喚為提琴手,店內擺設也名符其名,一樓即擺著一台平台鋼琴,牆壁上掛著三把大提琴,充滿藝文氣息。Gus除了燒了一手好料理外,聽聞也拉得一手好提琴,多才多藝;另一半既是賢內助,更兼當鋼琴伴奏,可真是琴瑟和鳴。只可惜昨晚沒能聽到他們的一拉一彈,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吃好料、喝好酒、又有悅耳音樂陪伴。(
這次的酒款為:
阿爾薩斯白酒:Pinot Gris Clos Liebenberg 2003,Domaine Valentin Zusslin et Fils
勃根地紅酒:Pernand vergelesses 1er les Foichets 2004,Domaine Rollin
驚喜禮:1973 Roger Adnot
臨時又多加了一瓶"聖誕老公公"送的禮物: Chateau Latour Carnet 2004
這支酒有著淡麗的黃金色澤,剛倒好湊鼻聞時,有著細緻清香的蜜感。喝第一口即讓我有著驚喜的感覺,烤過的甘蔗蜜中有著隱隱微微的酸澀感,但卻平衡的相當好。我一直想著該用什麼字眼來形容其他騎士們覺得的酸、苦、澀,因為對我來說並不覺得有那麼地突顯,好不容易從有限的腦容量中找出字眼,葡萄酒的口感當然與高山茶不盡相同,但這支酒帶來的平衡卻讓我聯想到就像好茶帶來的微甘感受。
放置了一下,溫度上升後,聞起來不再那麼甜,但喝起來卻變的肥美了,剛開始的巧妙平衡不見了。再過一陣子,變成龍眼蜜的香氣,有如置身在晚霞餘暉照耀的湖邊。
更久一點,變成辛香料的氣味,之後甜蜜感又再次出現。香氣隨著時間不斷的變化。
整體而言,是隻優雅、純淨、礦物質微妙平衡且好喝的白酒。我喜歡。
根據Davy的介紹,此款酒的酒精濃度為12.5%,有掺一點點糖。酒莊年產量約11萬瓶,在阿爾薩斯算是中型規模。
在網路上爬了一些資料:
Domaine Valentin Zusslin 這個酒莊位於阿爾薩斯南部的村莊~Orschwihr,距離有名的景點Colmar大約19公里。葡萄園栽種的葡萄品種幾乎包括了阿爾薩斯所有的品種,葡萄園位於可俯覽Orchwihr的Bollengerg山丘(隸屬Vosges弗日山脈),有著多樣化土壤。酒莊並擁有Pfingstberg特級葡萄園。酒的特徵為強烈花香與礦物質,充分反映出產地領域的特質。
自1691年即成立的莊園,傳承至現在第三代的Zusslin家族,有感於地球環境的變化、污染、氣候變遷等,特別自1997年開始施行biodynamic(自然動力法)的耕種方式。何謂biodynamic耕種法?自然動力法旨在創造環境的平衡與維持物種的多樣性。而自然動力法不僅僅只是有機,更認為太陽、月亮、星象、節氣與地球磁場,皆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如同我們的農民依照農民曆播種、除草、收成一樣,他們也會根據月亮循環、地球的律動因素,在"對"的時間做該做的工作。
因此Zusslin莊園的自然動力法的準備工作全為自家製做,以草本噴灑於某些區塊 ,增加土壤的肥沃性並保護葡萄樹免於病蟲害。同時自行製作堆肥,增加土壤的生命力。並自2004年3月開始利用馬匹翻土,特別是在Clos Linbenberg(or "Hill of Love")葡萄園。葡萄園裡的施作多採人力手工方式,例如人工採摘葡萄。葡萄經過8-12小時緩慢和緩的壓榨,自然發酵,在地窖釀造過程裡盡量給予最少的人工干預。整個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人造及化學方式。
Valentin Zusslin 官網 裡頭有更多關於莊園歷史、自然動力法、生產酒款等的介紹(有英文網頁,但有些網頁仍舊是法文)。
而尋找資料過程中發現的阿爾薩斯葡萄酒協會CIVA官網 ,起始頁面出現的"Eat Asian, Drink Alsac"畫面,讓我眼睛一亮。裡頭有詳細的阿爾薩斯酒莊地圖、區域內各種葡萄品種的介紹、釀造程序,當然還教你怎麼搭配食物。
第二隻酒為1973年釀造的老酒,是Davy為了替表弟慶生(跟耶穌同一天)所帶來的驚喜。生日時喝出生年份所釀造的酒,也是一種特別的慶祝方式。
喝了一兩次陳年老酒,印象都不甚好,都有種放久了酸掉變成酒醋的感覺。這瓶1973呢,有著類似啤酒的金黃色澤,剛聞時就有甜甜的醋味,喝起來的確也有點酸酸的,dry,帶有醃漬梅與草藥味。稍放久一點再聞,醋味不再那麼重,喝起來卻有點像酸梅醋了。
或許前一隻白酒太迷人,我對於這款1973其實沒有太多的關注,而且還在需要酒杯進行下個酒款時,匆匆一口喝掉。
有了這次特別的嘗試,在場居然都沒有人想要自己出生年份的酒!
第三隻喝的是聖誕老公公David貢獻的,來自波爾多的Chateau Latour Carnet 2004。
這支酒不知道為什麼漏拍了。請到David部落格裡看酒款照片,他早已對此酒款做了詳細的分享。
我自己的感受呢,香草與奶油的味道,也就是明顯的木桶氣息。酒體沒有很厚實,有點像新世界的感覺,只是沒有新世界來的直接有個性。很穩定,前後沒有太大變化。以David搶到的價格而言,算是超值又好喝的酒。不過,喝起來腦中沒有畫面。(
壓軸的是這款來自伯恩丘一級葡萄園的Pernand vergelesses 1er les Foichets 2004。
顏色(上圖左邊酒杯)比前一款波爾多(上圖右邊)的淡與清亮,初聞感覺清瘦;喝一口,像置身於草原裡,不是那種短短修的好好的草地,而是野生自然長成的草原,草原裡有著黃色小花隨風搖曳,空氣裡飄散著清新青草及淡淡的花香味。
稍後,變的稍放豐富;之後又轉為青草感。相較前一隻波爾多明顯的桶味及不多變化的穩定性,我偏好這款的優雅細緻、又有變化。也因如此,應該是超值的波爾多始終被我晾在旁邊,等到美好的勃艮地喝光了,才回頭品嚐它。
最近正在讀的《葡萄酒文化密碼》,裡頭有一段將柏艮地與波爾多與橡木桶之間的關係解釋的很好:
『勃艮地葡萄酒的傳統釀造工序,是在葡萄汁完成酒精發酵後立刻裝入橡木桶,在桶中繼續完成乳酸發酵,而乳酸發酵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會發揮隔離作用,因此木桶的芳香與單寧不致於大量直接地融入酒中;但波爾多的做法,則在葡萄汁完整經歷酒精發酵與乳酸發酵之後才裝入酒桶,所以木桶與酒的互動就直接而深刻多了,這也是為什麼波爾多酒口感往往相對比較濃郁的原因之ㄧ。』
(這段話是由知名達梭酒莊總裁說的,內行人解釋果真非常清楚。)
喝過一陣子累積經驗後,再回頭品嚐勃艮地,我終於明白為什麼David會最愛柏艮地。
Domaine Rollin Pere & Fils 傳承至今已第四代了,第一代原僅是酒農,自1955年第二代開始成立自己酒莊品牌。如今擁有12公頃的葡萄園,分散於五個村莊,其中有八公頃為家族所擁有,其餘為承租的。因擁有不同風土"terroirs"的葡萄園,使其旗下共生產14種不同類型的酒,年產量約60,000瓶。
雖然我吃過晚飯才赴會,但喝酒沒吃東西感到有點空虛,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容易醉。所以我點了烤麵包來吃,不錯。
這篇應該算是史上無敵第一快PO的品酒文了,因為每次都被騎士們唸個半天,說我光喝都不寫,這會兒總算可以交差了吧。(
其實也不是不想寫,而是每每看著其他騎士們分享的品酒文,例如:Amber、David,詳實的紀錄每瓶酒在不同時間變化的風味,以及對於香氣口感的豐富描繪,都讓我遲遲不敢班門弄斧,畢竟自覺品酒的經驗有限,而腦中的國文詞彙也無法貼切形容感覺到的嗅覺與口感。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類歸感覺派的烏龜po文速度,醞釀寫文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品酒會舉辦的速度。
這篇對於酒款的形容純粹是我個人有限的感受,若有其他更貼切的描述,歡迎大家來補充。
而那個跟我原先優雅氣質不太相符的標題,純粹是為了呼應David的「夢幻氣泡草莓季」而定的。
另外,藉這個機會來打個廣告:1月4日台中城市飲者葡萄酒聯盟將舉辦『2009.初春.城市飲者 - 葡萄酒獨立酒展 』,歡迎大家來享受好酒好時光。活動網站
騎士們的部落格:chevaliers品酒騎士團、David的D is not David、Amber的琥珀與紅寶石
延伸閱讀:專賣法國獨立酒莊的卡醲葡萄酒莊園、看林裕森如何說Terroir~食物裡的風土與人情之味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未成年不得飲酒!
留言列表